In This Muggle World

In this muggle world, there is no magic. If one wants to get something, one must pay the price.

Sunday, December 24, 2006

信,教

在基督教的信仰裡,有一個題目使我很困惑,那就是關於「信心」的問題。

我覺得基督教對信心的重視程度,比其他宗教都要高。教會經常教我們要信主,信耶蘇。引伸下去就是叫我們不要懷疑:不要懷疑主的存在,不要懷疑主的能力,不要懷疑主的差遣,不要懷疑耶穌的身份,不要懷疑耶穌對我們的愛。

這個題目使我困惑的原因,是一方面覺得太重視信心好像有點不妥。有時候我會有錯覺,覺得「信心」的其中一個意思就是「不要問」。即使撇開這個錯覺,我想:信心不會無原無故而來吧!對於一些人,信心可能來自一些經歷;對於另一些人來說,他們有信心可能因為明白了一些東西。所以歸根究底,基督徒還是要明白聖經的道理才能鞏固自己信仰。

但另一方面,我發現信心對我自己的信仰原來是很重要的。首先,有很多信仰上的問題,我還不能解答。所以我也不是把所有的道理弄明白了才相信的。其他的問題,表面上可以用常理來解釋。但如果把問題一直追問下去,到最後用來解答核心問題的,還不是一個信念而已。而這個信念又真的好像不知從那裡而來。

如果真的要找我的信仰跟基督教的分別,我想我「信」的東西,比基督徒少很多。我的信念大多是形而上的。而且只有幾個。而信基督教則包括相信一些歷史事件,教會對聖經的解釋等等。

6 Comments:

At 1/1/07 01:12, Blogger C.M. said...

「但如果把問題一直追問下去,到最後用來解答核心問題的,還不是一個信念而已。而這個信念又真的好像不知從那裡而來。」-

既然如此,「信仰」的關鍵問題,似乎恰好就是「信」吧。

「我的信念大多是形而上的。」-

小弟才疏學淺,不明其意...

 
At 1/1/07 15:56, Blogger binaryMuggle said...

c.m.

多謝你的留言。請不要客氣。其實我也只是一知半解。

我是從哲學書看到「形而上學」這個名詞的。剛好有個朋友是讀哲學的,我便問了他。形而上學/形上學/metaphysics 是關於一些只可憑直覺來判斷的問題。朋友的例子是「甚麼是時間?」。這裡有更詳細解釋。

形而上學的問題大多沒有確定的結論。因此,我雖然不可以證明我的信念是對的,但我也不太擔心有人可以否定我的信仰。

 
At 7/3/08 02:35, Blogger Unknown said...

信心,在基督教傳統中實際上是指信靠,就是你認識到人生命途上許多抉擇,你認為上帝會保守你的路途,相信祂會和你同行。

聖經會用以色列這個民族的歷史來演繹何謂信靠。哲學層面上講的相信上帝存在與否,其實不是聖經所說的那個信。

如果你再細讀聖經,你更會發現這個學習信靠上帝的過程,有不少人提出各種疑問,「不要問,只要信」,其實和基督教傳統背道而馳。中古的神學家就曾提出,Faith seek understanding,不問,又怎能有understanding呢?

謝謝你在我的blog上留言。

Pakkin

 
At 15/3/08 01:06, Blogger binaryMuggle said...

Pakkin,

多謝你的留言。不好意思,現在才看到這個post。

***

也許可以說聖經所講的信是在較高層面的論述吧。因為在討論信靠前,我們得先假設/相信上帝是存在的。

***

我也覺得understanding很重要。但是,如果真的不能明白,怎麼辦?

 
At 16/3/08 06:26, Blogger Unknown said...

是否相信上帝存在,是現代哲學的concern,在聖經中是找不到相應的討論的,因為這不是他們問的問題,情況就像,當你明明白白地體驗到上帝的存在,你就不會再問上帝是否存在。

在現代哲學的發展中,由於理性傳統抬頭,開始探討理性在尋找上帝中所扮演的角色,由於愈搞愈亂,康德就提出純粹理性限度內可以探求到甚麼,發現無論是證明上帝存在或不存在的論證,是並行地無法充分反駁對方,於尋找上帝一事上並無推展。後來海德格則考慮到,要追尋這超越的存在,理性語言是無能為力,只能在詩的語言中尋求視域共融下的答案,由此更有趣的推演是,上帝作為位格主體(像人之主體性),當我們以為在哲學語言中可以掌握時,那就已是一個異化的對象,不再成為主體。情況就像,你嘗試用哲學語言去認識女朋友時,那個女朋友就已異化成你心目中的一個認知客體,不再是那個有自主位格的主體。

走了一大個圈,好像對尋找上帝沒有得到些甚麼,不過,就像愛迪生尋找鎢絲,在失敗的過程中我們其實仍有推展,就是發現了那些不能通過的道路。

Pakkin

 
At 24/3/08 01:04, Blogger binaryMuggle said...

Pakkin,

是的,我想親身體驗對人的信仰是很重要的。我相信「信心」很大程度上是從經驗而來。

由於各人的經驗不同,各人的信仰也就不同。甚至在同一宗教中,各人所信的都可能有一些分別。「神是否存在」可能不是問題,「神是怎樣的」才是問題。

綜合你的留言,信仰中有一些是可以understand 的,有一些是要親身體驗的。有沒有一些是單靠「信」的呢?

讓我試舉一個例子吧。例如天堂和地獄,假如用一般人的定義,作為人死了後去的地方;我們不能夠證明它們存在,也不可以(在死之前)親身體驗它們存在,我們是否只可單純地「信」或「不信」呢?

 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